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5:04 点击次数:99
极目新闻记者刘迅
通讯员吕惠宋蒙
姓名:周红梅
职务: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中心病区主任、主任医师;中国医师协会肺高压规范化诊疗基地执行主任,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理事会理事。
擅长:儿童心脏病管理经验丰富,包括各类复杂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、严重肺高压先心病等,对各类肺高压、肺高压危重症以及急慢性肺栓塞管理治疗有丰富的经验。
坐诊时间:周一全天、周二下午
您见过蓝嘴唇吗?很多人会想到电影《阿凡达》中的科幻人物造型。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“蓝嘴唇”,这是因为患了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——肺动脉高压。
5月5日是“世界肺动脉高压日”,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中心病区主任周红梅做客“市民有约·楚天名医大讲堂”,和大家分享如何远离肺动脉高压。
它是“心肺血管系统的癌症”
“提起肺动脉高压,大家可能比较陌生。”周红梅解释,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肺血管疾病,会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,被称为“心肺血管系统的癌症”。
由于肺血管的管腔变窄、压力增高,右心室负担加大,慢慢地右心变得肥大、右心功能不全,导致人长期处于缺氧状态,手指、嘴唇呈现蓝紫色,所以“蓝嘴唇”成了他们的代名词。如果不尽早干预治疗,严重的可导致心脏衰竭、危及生命。
周红梅介绍,她曾接诊一位39岁的女性患者,因心脏上的“洞”——动脉导管未闭导致了肺动脉高压,她严重时呼吸急促、全身乏力、嘴唇和手指发紫,还出现恶心、呕吐,经过亚心团队4年的规范治疗,高压从重度回到了轻度。
“肺动脉高压有200多种病因,除了先天性心脏病外,呼吸系统疾病、结缔组织疾病、血液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。”周红梅表示,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遗传性,并有发病年龄逐代超前和病情症状逐代加剧的现象,而且大多数患者在30岁前出现首发症状,以女性患者较多。据统计,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若未及时发现和诊治,50%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只有2.8年。
血压计无法测出肺动脉高压
应对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。“但从临床接诊情况来看,不少患者一确诊就已经到了中晚期。”周红梅介绍,我国对肺动脉高压的认识比较滞后,早期症状如气喘、呼吸困难等容易与呼吸系统的疾病混淆,常被人忽视甚至误诊。到了中晚期,患者会出现胸痛、咳嗽咯血、晕厥,甚至还会出现右心衰的症状,如下肢水肿、肝脏肿大,甚至出现腹水或胸腔积液等,此时,患者的生活往往无法自理,需家人照顾。
肺动脉高压诊疗常常需要涉及多个学科,很多患者在确诊过程中就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时机。因此,作为一种容易误诊、漏诊而且进展性很高的疾病,提升肺动脉高压的疾病认知非常重要。
如何早期诊断呢?周红梅解释,常规的血压计无法测量出肺动脉高压,主要以心脏超声检查发现病情,再通过右心导管检查来精确测量肺动脉压力,“在静息状态下,通过右心导管测得平均肺动脉压力大于20毫米汞柱,就可以诊断为肺动脉高压了。”
肺动脉高压不再是不治之症
近年来,随着治疗理念的改变、治疗方法的更迭,再加上国家医保政策的支持,肺动脉高压不再是不治之症,患者的生存状态已然得到改善,并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。
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涉及肺动脉高压领域研究的专家,周红梅于2013年推动并成立了肺动脉高压门诊,带着患者开启规范化治疗,从高危状态到低危状态,甚至到临床治愈,患者一步步重启生活。
她介绍,近十年来,随着国内外的深入研究,诊断评价手段越来越先进,不少患者在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。目前,十余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已上市,其中6种已经被纳入医保,还有不少国产药物面市,患者的经济负担大幅减轻,再加上新的治疗手段的出现,如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手术,对患者来说又多了一种治疗新武器。
“早筛早治是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。”周红梅提醒,育龄期女性尤其需要注意早期预警症状,以期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,并做遗传学咨询、筛查,以达到优生优育;对于发现先心病的孩子,家长们一旦发现病情要定期检查或及时治疗,避免延误手术时机。有数据显示,未接受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中大约有10%~30%会发生肺动脉高压,年龄每增长1岁,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增加1.014倍,若先心病肺高压发展为晚期严重的艾森曼格综合征,5年死亡率达23.3%。
“肺动脉高压是一个进展性疾病,治疗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”周红梅表示,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加入进来,共同努力提升疾病的认知度和治疗水平,提高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,减少遗憾的发生。
Powered by 网上奔驰宝马押注技巧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